工资纳税基数怎么算
下面这篇会计实务文章是用友财务软件小编给从事会计工作的朋友整理的关于:工资纳税基数怎么算的相关会计知识,这篇工资纳税基数怎么算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文章为您讲解了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工资纳税基数怎么算的相关账务处理技巧。
工资纳税基数怎么算
工资扣税基数不是算出来的,是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的.
工资扣税基数,也就是税前工资=应发工资-五险一金-其他项扣除+其他项收入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2018年9月1日起调整后,也就是2018年实行的7级超额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8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税免征额3500元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个税起征点是5000.
资交税计算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7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7000-5000)×3%-0=60(元).
临时工工资税前扣除合法吗
案情简介:
税务机关在对某企业2013年度纳税情况检查中发现,该企业将2013年全年"非雇佣"的临时工工资作为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在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做了税前扣除.
对此,税务机关认为,没有取得合法有效的发票,不得在税前扣除,应纳税调整增加该企业该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如有补缴税款应加收滞纳金,同时应按《征管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税法分析: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前款所称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因此,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必须是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受雇的员工.
企业的临时人员分为具有雇佣关系的临时人员和非雇佣关系的临时人员,企业支付给具有雇佣关系的临时人员的工资报酬,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有关工资、薪金税前扣除的规定,准予计入工资、薪金总额在税前扣除;企业支付给非雇佣关系的临时人员的劳务报酬,只要劳务关系真实、合理,其支付的劳务报酬,可以依据合法有效的发票凭证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关于季节工、临时工等费用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因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按《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温馨提醒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支付给非雇佣的临时工劳务报酬应向对方索取合法有效的发票作为凭证,否则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工资纳税基数怎么算,会计学习资料小编知道作为纳税人,最关注的无疑是法定扣税标准.去年年底新个税法重新规定了工资扣税的标准.扣税工资基数从5000元开始.相关问题大家可以查看上文详情,还有不明白的可以继续咨询.
以上便是用友软件参考会计职级考试的考生收集的工资纳税基数怎么算的相关会计分录,会计做账技巧,会计做账流程等,如果您在学习工资纳税基数怎么算的会计实务操作中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您加入财税交流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