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实务 > 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

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

下面这篇会计实务文章是用友财务软件小编给从事会计工作的朋友整理的关于: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的相关会计知识,这篇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财务会计实务操作文章为您讲解了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的相关账务处理技巧。

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的作用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的运用

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倍)是什么?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或者叫做企业利息支付能力比较容易理解),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相比,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次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

大家都知道凡是与“高级”沾边的,肯定就不是轻而易举拿下的,所以,想要获得中级会计证,就要懂得把握机遇,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以上就是会计学习资料小编为大家整理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的全部内容了。

以上便是用友软件参考会计职级考试的考生收集的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的相关会计分录,会计做账技巧,会计做账流程等,如果您在学习利息保障倍数如何用财务报表计算?的会计实务操作中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您加入财税交流社群。

您可能感兴趣的财税文章:

· 小规模纳税人出售车辆的税率是多少?

· 有电子发票是0税额吗

· 预付房租的会计分录怎么做合适呢?

· 存货作为不动产增值税怎么计算?

· 被吊销营业执照或被撤销登记的,何时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 支票丢失需要在第一时间申请挂失吗

· 原始股行权费用是否可以扣个税?

· 免税农产品包括哪些内容

· 工程预付款是否需要预缴税款呢?

· 房开企业代收代缴施工单位水电费会计处理

· 契税没有按时交纳会产生滞纳金吗?

· 货物移库视同销售要交税吗?

· 收到客户退回定金分录怎么做?

· 送出的样品要交税吗

· 可以不预缴企业所得税得处理是怎样的?

· 负债类科目有借方期初余额吗

· 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可以税前扣除吗?

· 发票已经认证但是不见了怎么办?

· Word:Word如何调整文字方向

· 主营业务类型怎么填